您现在的位置: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- 学生管理

元宵节|共赏元宵灯海·同赴团圆之约

喜乐元宵:

“袨服华妆着处逢,六街灯火闹儿童。”当街头巷尾张灯结彩,花灯如昼,元宵佳节的盛景便拉开了帷幕。在这个温馨又热闹的节日里,团圆与欢乐交织,传统与新意碰撞,让我们一同走进元宵的奇妙世界。

元宵节·简介

元宵节,又称上元节、小正月、元夕或灯节,其起源可追溯至两千多年前的汉朝。汉文帝时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戡平诸吕之乱,每逢此夜,必出宫游玩,与民同乐,在古代夜禁森严的制度下,元宵佳节特许开禁,让百姓张灯结彩,遂成一时之盛。随着时间推移,这一节日融入了道教上元赐福天官诞辰的传说,燃灯表佛、祈愿平安等宗教元素,逐渐演变成全民欢庆、热闹非凡的民俗节日,承载着华夏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代代相传,熠熠生辉。

元宵节·习俗

元宵节作为春节年俗中的最后一个重要节令,现如今仍传承着正月十五节俗:吃元宵、张灯结彩、人流如潮、夜游观灯,全国各地特色活动丰富多彩。

1.闹元宵

元宵节是中国春节年俗活动的压轴戏,从古至今体现的就是一个“闹”字,而且是晚上的“闹”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,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,以示对元宵佳节的盛情迎接。

2.吃元宵

元宵节吃元宵的最早记载见于宋代。当时称元宵为“浮圆子”、“圆子”、“乳糖元子”和“糖元”。因元宵节必食“圆子”,所以人们使用元宵命名之。元宵节煮食浮圆子寓意着月圆人圆、幸福美满。

3.猜灯谜

灯谜是贴在元宵节花灯上供游人猜的谜语,又称“庾辞”、“隐语”。据吴自牧《梦粱录》:“商谜者,先用鼓儿贺之,然后聚人猜诗谜、字谜、戾谜、社谜,本是隐语。有道谜,来客念思司语讥谜,又名打谜。”

4.赏花灯

花灯相传起源于汉代,兴于唐宋。它的广泛流行则借助于中国的传统节日——元宵灯节。东汉明帝提倡佛教,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僧人观佛舍利、点灯敬佛的做法,就下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,士族庶民在民间挂灯,逐渐演绎为元宵节的赏灯习俗,元宵节也成为古往今来展示、观赏花灯的盛大节日。

元宵喜乐

元宵佳节,是团圆的集结号,是民俗的大观园,是心灵的栖息地。当灯火渐熄、烟火散落,这份温暖与欢乐却深植心间,激励我们怀揣希望迈向新程。愿往后岁岁元宵,您与挚爱亲朋常伴,赏灯解谜、品食言欢,将传统之美延续,把生活过成诗画,共赴岁岁欢愉。